Solv大戶維權事件就像是一場鬧劇,現在終于落下帷幕了。
透過熙熙攘攘的各種聲音,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東西,有的人閃耀著光輝,有的人張牙舞爪,而有的人丑態(tài)畢露。
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哪些是客觀的、哪些是主觀的,我們現在可以回頭再去回顧一下。
2024年11月28日:比特幣質押協(xié)議龍頭Solv Protocol宣布TGE(發(fā)行代幣); @SolvProtocol
2024年12月30日:幣安宣布上線Solv代幣; @binancezh
2025年1月3日:Solv大戶Mudita在推特上發(fā)布信息進行維權,投入1800個BTC,最終收益不及預期; @Clarissexx0805
2025年1月4日:BTC生態(tài)數據可用性項目Nubit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hans發(fā)布內容指出Solv中的BTC并未真正鎖定,存在虛假TVL; @trackoor?
2025年1月4日:Solv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孟巖回應行業(yè)里的一股勢力在惡意中傷和抹黑Solv; @myanTokenGeek
2025年1月4日:Solv CEO Ryan發(fā)文進行駁斥和澄清,對Nubit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hans的內容一一回應,hans的證據沒有任何說服力;@RyanChow_DeFi
2025年1月5日:Solv官推被盜;
2025年1月6日:幣安的第三期Megadrop項目-Solv Protocol開放;
2025年1月6日:Solv維權人Mudita宣布發(fā)幣。
以上時間線是客觀事實,我們再來看下各方的觀點,以及輿論走向變化。
(1)第一階段:共情
最開始看到維權信息時,我第一反應是上市前項目方和大戶沒有談攏利益分配,大戶被割,利好的自然是散戶。
這也是為什么我先發(fā)了一篇推文,給出了初步想法:很多事情并不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生產階級與分配階級之間的矛盾。
也就是,并不是有錢人和沒錢人之間的矛盾,而是貢獻價值的人和最終分配價值的人之間的矛盾。
沒有所謂對錯,所以我也沒有站隊。
此時,輿論方向主要是“共情”,大部分人看到維權信息,第一反應就是維權者是弱勢群體,項目方帶有原罪,所以會同情維權者,跟著罵項目方。
Mudita推文下都是同情的相關評論,還有一些大V直接站臺聲討Solv。
但是有經驗的行業(yè)老人,看得多了,也就能夠清醒預判到后續(xù)的走向,典型就是陳劍老師給出了明確的看法:上游的大魚沒有獲得足夠的利益,帶領下游的小魚維權,一般都沒有好結果。 @jason_chen998
(2)第二階段:抨擊BTCFi內幕
接著,有人“發(fā)現”1800個BTC一直都在大戶的錢包里,沒有參與質押,僅通過簽名就可以計算為TVL,由此輿論開始轉向猛烈抨擊BTCFi的各種黑幕。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這個是典型的以訛傳訛,各個平臺統(tǒng)計TVL時,只會統(tǒng)計鏈上地址中的資金量,其實并不存在通過簽名就重復計算的虛假TVL。
這也是為什么我寫了第二篇推文駁斥這種說法:從技術原理上講,UTXO并不能被多次批準使用,預簽名不是資產證明的方式,用消息簽名證明地址歸屬即可。
而且一般項目方會把質押地址公開,因此TVL數據主要是在這些地址上做文章,項目方聯(lián)合一些大戶投入資金以拉升自己的TVL,比如用MPC錢包實現多簽,由大戶與項目方共管資金。
更關鍵的是,“虛假TVL”并不是說數據造假,而是說這些TVL是死資金,不能真正創(chuàng)造價值,只是為了吸引后續(xù)散戶的資金以及為項目造勢。
真實TVL就是真正能被利用的流動性,比如借貸項目或Swap項目,流動性高,用戶可以更好進行使用產品;而虛假TVL只是躺在那里,然后沒有被使用的流動性,比如說像是質押項目。
(3)第三階段:項目方互撕商戰(zhàn)
將輿論推向高潮的則是Nubit項目方創(chuàng)始人hans加入戰(zhàn)局,直接下場撕Solv。
hans發(fā)文抨擊Solv循環(huán)使用相同資產,BTC 并未真正鎖定,并鼓動用戶擠兌提幣。
但是hans給出的證明并不充分,并被Solv CEO Ryan發(fā)文一一駁斥和澄清。
Nubit和Solv同為BTCFi的知名項目,兩者的競爭關系直接上升到明面上的互撕。
如果hans有理有據,直接揭露行業(yè)黑幕,也算是正義敢言的行業(yè)英雄了,可惜的是hans并未給出有力的證據,很多判斷比較主觀。不得不懷疑其動機了,似乎純粹是為了抹黑。
這就落了下風,也連帶著Nubit項目本身的專業(yè)性和可靠性受到了巨大影響。
(4)第四階段:幣安繼續(xù)上幣,維權人發(fā)幣收割
最后,幣安繼續(xù)按原計劃推進上幣,維權人發(fā)現輿論對自己不利,也沒有再撕的必要了,所以轉身就開始發(fā)幣,收割最后一波流量。
大家再此被驚到下巴:幣圈維權的終局竟然是發(fā)幣?
原來支持維權的人沉默了,覺得自己的同情心被利用;
下場互撕的項目方Nubit沉默了,自己的親自下場成了笑話;
被抹黑的Solv沉默了,這場輿論危機就這樣不攻自破;
最后贏家竟然是維權人,不但獲取了流量,最后又將流量利用最大化,通過發(fā)幣直接變現。
在這場輿論大戰(zhàn)中,我們可以看到理想主義者和投機主義者的差異。
一個是在真正做事,推動行業(yè)向前發(fā)展,同時從中獲得商業(yè)回報;另一個是吃到時代紅利后,躺著收錢,對利益分配不滿進行維權,最后又將流量變現。
我一直覺得,孟巖老師是少有的值得尊敬的人。 @myanTokenGeek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孟巖老師是Solv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其實他還有很多頭銜和成就。
孟巖老師在加入區(qū)塊鏈行業(yè)之前,最早在CSDN待了6年,是CSDN的副總裁,后續(xù)在IBM工作,可以說是Web2行業(yè)的技術專家。
孟巖老師在2015年開始接觸區(qū)塊鏈技術,成為了一個有名的區(qū)塊鏈專家、布道者和顧問,尤其在中文區(qū)塊鏈社區(qū)中聲名顯赫。
孟巖老師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區(qū)塊鏈教育者之一。他提出了“通證”這個譯名,并推動了對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的研究。
2020年,他創(chuàng)立了Solv Protocol,專注于金融NFT和半同質化代幣(SFT)的開發(fā)。他還是ERC-3525標準的共同作者,這是第一個為半同質化代幣設計的標準。
在此期間,他還參與了多個合作項目,如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加納銀行(Bank of Ghana)合作的項目DESFT。
目前孟巖老師在Solv Protocol中主要負責ERC-3525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
細數這些過往,可以看到孟巖老師無論是專業(yè)知識、行業(yè)經驗、人格品質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創(chuàng)業(yè)、孵化一個項目、做一個產品,就像養(yǎng)育一個孩子,自然無法容忍他人無端的污蔑。
孟巖老師在這場輿論危機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畢竟別人打上門,自然要當戰(zhàn)則戰(zhàn)。
之前孟巖老師提到過一個觀點,這里值得再次分享下:
Web3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革命,更是一場社會運動,它遵循著社會運動的三個階段:正(理想主義階段)、反(異化階段)、合(與現實整合階段)。
(1)Web3的正階段:由理想主義者如中本聰和Vitalik推動,他們提出了一種去中心化、透明的價值體系。
(2)反階段:見證了這一理想的異化—偏離它自己的目標,走向它的反面,也就是現在的 "割韭菜"現象。
(3)合階段:強調Web3需要與現實世界融合,跟傳統(tǒng)去結合,用理想主義的東西去改造和整合現實世界。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反"階段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會產生諸多問題和矛盾,而"合"階段則通常是最終達成目標的有效途徑。
Web3當前正處于“反”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特征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以及各種問題和矛盾的集中爆發(fā)。
然而,我們不能長期停留在這個狀態(tài),因為這本質上是利用理想主義的口號來實現個人或小團體的不正當目標。這種做法不僅背離了Web3的初衷,也會嚴重損害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發(fā)展。
普通用戶寧愿要一個一千公里之外的中心化的一個巨頭作惡,也不愿意一公里之內出現一千個小流氓對我們作惡。
Web3要解構中心化法幣以及傳統(tǒng)金融體系,但是做出來了一堆割韭菜的騙局,絕大多數項目的表現遠遠不如傳統(tǒng)金融。
因此,我們對這些問題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認識,然后才能夠往前走出這一步。
最后的最后,用一句話結尾:
如果好人什么都不做,壞人就會得逞。
這也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希望用我的發(fā)聲和文字記錄下這段紛亂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