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復蘇與不確定性并存的背景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動向始終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當前日期為2025年8月25日,根據CME FedWatch工具的最新數據,下一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將于2025年9月17日舉行。目前,有大約82.9%的概率顯示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bps),而保持利率不變的概率僅為17.1%左右。這一預期與過去一個月內的波動相符,從年初的較低概率逐步上升至當前高位。其他來源也顯示類似趨勢,如87.3%的降息概率,反映出市場對經濟放緩的擔憂。
美聯儲降息并非新鮮事,但其后果涉及多方面,包括股票市場、貴金屬(如黃金、白銀)、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債券市場、消費者利率以及通脹壓力。本文基于歷史數據和當前市場動態,對這些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和評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9月不降息,10月會議也將是下一個關鍵節點,降息遲早會來。歷史經驗表明,降息往往標志著寬松貨幣政策的開啟,這將推動資產價格上漲,但也可能加劇通脹風險。
美聯儲降息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投資者最關注的焦點之一。歷史上,當股市接近歷史高點(距 ATH 不足2%)時降息,市場表現呈現出短期波動與長期向好的格局。根據過去的數據統計,一月后股市平均下跌0.2%,幾乎持平;三個月后上漲2.1%;六個月后上漲3.8%;十二個月后則平均上漲13.9%。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十二個月的時間框架內,股市100%實現了正回報。這意味著,如果投資者因期待市場崩盤而觀望,時間將越來越不利于他們。
以當前市場為例,2025年上半年股市已多次觸及新高,科技股和成長股領漲。如果9月降息落地,短期內市場可能出現震蕩,因為投資者已提前消化部分利好。但從中長期看,降息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推動企業盈利增長。評論而言,這種歷史模式并非鐵律,但考慮到當前全球流動性充裕和AI等新興技術的驅動,“不同這次”的可能性較低。相反,我們可能正處于“大熔漲”(great meltup)階段,貨幣印刷如火如荼,股市將繼續受益。
然而,風險不可忽視。如果降息過快,可能引發資產泡沫破裂。投資者應注意,一月后股市上漲概率僅45%,而三個月后升至75%,十二個月后達100%。因此,建議短期內可考慮買入 dips,但長期配置仍是王道。舉例來說,S&P 500指數過去30年的走勢圖顯示,每次寬松周期都伴隨指數新高,這與降息的通脹效應密切相關。
降息往往被視為通脹信號,這直接利好非收益資產如黃金、白銀和比特幣。近期,Jackson Hole會議(盡管是2024年的,但其影響延續至今)的暗示已推動金價飆升。黃金價格在過去30年中并非真正升值,而是美元貶值的結果。隨著降息預期升溫,金價已逼近近期高點,白銀也升至39美元/盎司以上。比特幣和 altcoins 同樣反彈,因為降息弱化美元,推動商品和風險資產上漲。
為什么降息是通脹性的?簡單來說,較低利率鼓勵借貸和支出,增加貨幣供應。即使有人質疑貨幣供應(M2)擴張,事實是它已在增長。評論:這不是巧合,而是貨幣政策的必然結果。在弱美元環境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價值凸顯。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其稀缺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使其在通脹期表現突出。歷史數據顯示,降息周期中,金銀價格平均上漲15-20%,比特幣漲幅更可觀,常超過50%。
當前市場動態支持這一觀點。隨著美元指數回落,商品價格普漲。如果美聯儲轉向量化寬松(QE),預計2026年將進一步放大這一效應。我的觀點是,投資者不應懷疑這一趨勢,而是及早布局。 skeptics 可回顧五個月前的分析視頻,那里詳細解釋了降息如何 inflating 資產價格。
債券市場是美聯儲政策最直接的傳導渠道。降息預期已導致債券收益率下滑,特別是短期國債。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在Jackson Hole后下降,這有利于政府短期借款。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持續走低,與抵押貸款利率高度相關。30年期債券收益率雖受影響較小,但若美聯儲擴大資產負債表,可進一步壓低。
這對政府財政是利好。特朗普總統曾多次敦促美聯儲降息,以降低利息支出。目前,美國債務規模龐大,降息將緩解壓力。但對投資者而言,債券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意味著持有長期債券的資本利得機會。另一方面,快速降息可能扭曲市場,增加久期風險。
總體上,債券市場將進入低收益率時代,這刺激經濟但也挑戰養老基金等尋求收益的機構。歷史相關性顯示,美聯儲基金利率與10年期收益率的聯動性強,降息將逐步傳導至整個收益率曲線。
降息的涓滴效應將惠及消費者。抵押貸款利率已降至今年低點,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步。汽車貸款和信用卡利率也將跟隨下降,盡管信用卡利率仍將較高(平均20%以上)。另一方面,儲蓄賬戶和CDs的收益率將下滑,影響儲戶收益。
以具體數據為例,過去走勢圖顯示,美聯儲基金利率每降25bps,抵押利率平均下降15-20bps。這將刺激房地產市場,推高房價,因為更低月供吸引買家。汽車貸款同樣,利率下降將提振汽車銷售。評論:這雙刃劍。一方面,降低借貸成本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加劇債務積累,可能在未來引發危機。
對于經紀賬戶如ESV等,收益率將隨降息減少。投資者需調整策略,轉向股票或替代資產。總體而言,降息對中低收入群體是福音,但對依賴固定收益的退休者是挑戰。
降息的核心后果是通脹壓力。寬松政策弱化美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推動整體物價。歷史經驗表明,降息后通脹率平均上升1-2%。當前,貨幣供應擴張已成事實,結合地緣政治風險,通脹可能卷土重來。
美聯儲的“先降息,后QE”路徑將進一步 devalue 美元。Jackson Hole的官方聲明顯示,他們正為寬松做準備。這不是恐慌,而是現實。資產價格膨脹將持續,但需警惕滯脹風險。如果經濟軟著陸失敗,降息可能不足以逆轉衰退。
降息將利好風險資產,但增加系統性風險。投資者應多元化配置,關注黃金、比特幣作為對沖。政府將受益,但長期債務可持續性堪憂。
美聯儲降息是經濟周期的轉折點,其后果遠超表面。基于歷史和當前數據,股市長期向好,金銀比特幣受益,債券和消費者利率下降,但通脹風險上升。投資者需審慎,抓住機遇而非等待崩盤。展望未來,寬松政策將主導,但“不同這次”的聲音雖有,卻難敵數據。最終,貨幣政策是把雙刃劍,需平衡增長與穩定。